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加油,读书人!【一】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姓名:梁蒙蒙
专业: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
书名:《人生》
小说简介
《人生》发表于1982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去土地,这样的人生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纷,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命运似乎一直在和高加林开玩笑,当他以为自己跌入谷底再也无法爬起来时,却收获了世间最真挚的感情,而当他以为自己终于飞黄腾达了,却又一下跌落谷底,于是,他又回到了那片黄土地,可是曾经拥有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读后感
我看过路遥的许多作品,我深知他是描写爱情的高手,如《平凡的世界》中少安与润叶,少平与田晓霞都让人感到心生怜惜。他写的每一份爱情让我如临其境,如梦如幻,幡然醒来便心如刀绞。
高加林是配不上巧珍的,虽然巧珍没有文化,但她的爱情是很纯粹的,她为了高加林的一句刷牙是干净的,违背那个刷牙但不读书也是罪的年代。在高加林丢掉教师职位回到农材的那段黑暗照片时期,给这个落魄的男人足够的慰藉与满足,而在高加林得权得势之时,却弃巧珍而去,为了前途而出卖人性,这样的爱情,高加林不配拥有。
最喜欢路遥在人生之中写的那句话:“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我们都在人生爱与被爱的路上,做好现在的每一件值得我们爱的人和物。每个人都想向上走,可人生!哪有那么多的一帆风顺和水到渠成。
姓名:陈体万
专业: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
书名:《蓝色圈地运动》
读后感
所谓蓝色国土即海洋国土,是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形象统称。管辖海域包括领海以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历史性海域或传统海疆等。近代史以前,“金戈铁马”曾是强大帝国的代称,1840年后,沿海国门的多次洞开,中国在“塞防”与“海防”之争的杂音中开始关注海洋。
在古代,海洋和阳光、空气一样,被认为是“大家共有之物”举无轻重。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的封建君主最先把目光投向海洋,主张对海洋的领有权。所以,他们对海洋的争夺也最为激烈,也即是封建制度形成之后,海洋已不再是“大家共有之物”了。
地理大发现无疑是瓜分海洋的增效剂。航海家们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地方,并留下了永久的航迹。对海洋的瓜分更像是一场圈地运动。在自己圈的海洋境内进行掠夺、搜刮。这与工业革命分不开关系,航海大时代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原料,而工业革命的成果利益又驱使人们去掠夺、搜刮。站在今天回头去看历史,会发现很多历史事件都是有关联的,近现代的一切罪恶源头都是航海时代。
回过头来观我国的海洋问题。清王朝在意识到海洋领土时已晚了,列强的坚船利炮早已架在了沿海地带。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坚持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方式,对于国土问题更是坚硬态度,寸土不让,滴水不让,片空不让。当今国防不再是陆防,更有空防、海防。
另外,海洋作为生物圈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海洋的生态保护也是必须的,我们利用海洋,自然也要保护好海洋的生态平衡。
姓名:田怡琴
专业: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2班
书名:《朝花夕拾》
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富,而且显示了鲁迅关怀现实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它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人生历程,回顾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追求,展现了作者儿时的天真活泼,无限美好的青春年华。
从表面看,《朝花夕拾》就是一本回忆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汇编。但实际上,这部作品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朝花夕拾》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怎样去理解一个人。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油蛤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些句子描写了百草园是充满乐趣、生机勃勃、充满童趣。
读完《朝花夕拾》这本书,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当时旧社会的不满与愤怒,鲁迅先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写了当时中国种种黑暗、腐朽、愚昧的现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又迷信、唠叨,以及“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个性。作者在这里写出了长妈妈思想上的落后和迷信。
姓名:王菲
专业: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2班
书名:《老舍名作欣赏》
读后感
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老舍的一生颇多与众不同之处,他本人又是一位刻意追求个人独创性的作家;于是,他那特别的经历以及由此铸就的独特的性格为人,在作品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记,进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创作风格,作出与众不同的文学业绩。
《小铃儿》虽然幼稚,却完全不落窠臼、立意新颖;《二马》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对于在封建的性产的社会土壤中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因循苟且的民族心理作了尽情的揶揄,同时又为海外侨胞所受到的民族歧视深感不平;《茶馆》是更大时空跨度中反映中国的历史命运,显示出讽刺的锋芒,不时爆发出如火的愤懑和严正的斥责。
老舍以一个巨大的“!”作为自己一生的终止号,同时在后死者的心中唤起一个又一个难解的“?”通过《老舍名作欣赏》让我们能对于老舍及具创作发生更大的兴趣,有了不少不同于过去的新理解与新的评价。作为现代中国的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他在文史上留下的光辉业绩,已经成为读者的共识。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作品中较为质朴的一篇文章。这不是那种艺术心灵尚未开化、艺术才能尚未充分发展的质朴状态,而是大作家的质朴。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力量控制着,作者思路畅达而有顿挫,作品情节起伏,波澜陡起。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1930年春季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1946年3月老舍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1966年8月24日,自沉于太平湖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的写作多采用生活中的繁琐小事。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以小见大,以细微见真知,《老舍名作欣赏》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了老舍作家的一生。
姓名:胡海涛
专业:2022级农艺教育专业1班
书名:《羊脂球》
读后感
这个月我读了由“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写的《羊脂球》,而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这本书的主人公羊脂球吸引住了。
书中的羊脂球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在马车上时他们对她的轻与视她毫不在意,相反在他们肚子饿的时候她还主动的请他们分享美食。为使众人能安全逃出法国,她委身于德国官人,到了第二天上了马车的她惊愕的发现众人对她冷若冰霜,后来她后悔了,后悔自己为了他们所付出的一切。
从《羊脂球》这个故事中反映了那些身为伯爵、议员、工厂主、商贾、圣女、自由派等代表着社会体面的所谓“上等人”,在普鲁士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贪生怕死、出卖同胞的样子,从而衬托出被世人视为最无耻的“社会耻辱”的女人羊脂球却能舍己为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气节和民族尊严,与此同时有证明了只有无耻的人﹣﹣女人羊脂球才更配称之为“高尚的人”。
读完了《羊脂球》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其中有一个便是在羊脂球身上懂得的,那就是:爱国之人并不分贵贱,往往高贵的人比不上低贱的。
好词好句摘抄
1.有时,我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2.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3.创造晨曦是为了使人类苏醒、生机蓬勃,创造白天是为了使庄稼成熟,创造雨水是为了灌溉庄稼,创造黄昏是为了酝酿睡意,创造夜晚是为了入睡安眠。
4.人生可怕的苦难,人间的伶仃孤独,万物的虚无缥缈,内心的寂寞空虚,都一涌而来,呈现在你眼前,打破了一直到死都以梦想来自我陶醉,自我欺骗的虚幻心境。
姓名:石远会
专业:2022级农艺教育专业1班
书名:《红楼梦》
读后感
《红楼梦》看似是一场泪洒书画的儿女情长,实则包罗万象。有人说它无聊,只是这百年巨著,恐怕儿女情长是万万不够。
它对细节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对环境的概括,都烙进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那曾经奢侈多年的世家,到头来也不过曲终人散。只不过,我们忘不了黛玉,更舍不得宝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为他流尽此生眼泪,最后,也因他抑郁而终。敢爱敢恨,奈何那世人的眼光。他亦如此,为她疯癫,最后剃发出家,戒掉这一生的心痛。但愿来世啊,有情人终成眷属!
其实,我最爱凤姐。她虽泼辣,却也潇洒坦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机关算不尽,交织悲与欢。欢一场,悲半生,宿命呀,向来如此。
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的缩影小说。它非常深刻地描绘了一幅中国封建的社会关系图,描述了各种阶级、政治集团、伦理道德,以及种种矛盾,是一个封建社会的集中反映,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我敬佩曹雪芹的这种精神。